优 秀 团 体 奖
高一(4)班
一?? 等?? 奖
高一(4)班 包婉莹??????? 高一(5)班? 阿呆(笔名)
?
高一(11)班 李楚娥?????? 高三(9)班 张晓丹
?
二?? 等?? 奖
高一(4)班高蒙思? 高一(5)班叶淼? 高一(11)班? 叶淑清
?
高一(9)班赵贝贝? 高三(9)班董倚辰 高一(4)班 赖梯梯
?
高一(6)班吴微明? 高一(12)班稻草人(笔名)高一(11)班环飞燕(笔名)
三?? 等?? 奖
高一(4)班? 林? 琴? 高一(4)班潘滨洁? 高一(4)班 陈群逸
?
高一(11)班 卢建挺? 高一(11)班詹璐璐? 高一(6)班 陈光军
?
高一(11)班 吴乐丹? 高一(11)班潘迪娴 高一(6)班? 陈芳
付 出 很 重 要
詹璐璐
“马加爵事件”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说实话,我不大喜欢这号人物,因为这个人的做法太偏激了,吵不过也不用杀人吧!
这件事广为传播后,我都有点毛骨悚然,怕自己身边有这样一号人物。我和几个好朋友去找了一位学过心理学的老师聊天,老师告诉我们马加爵杀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在家里受到的关爱太多,一直被家里人宠着,所以他不懂得怎样去关爱身边的任何人。倘若与身边的人发生口角争执,而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会产生报复心理,这时,没人能阻止,连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
人是世界上情感最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但一般情况下不是疾。徊还偈吮┓⒘。人的自私使人只懂回报,而不知付出为何物,可是如果你不付出,别人会给你回报吗?答案是不,因为上帝是公平的,付出和回报也是成正比的,就比如女娲造人,她不可能造出太完美的人,也不可能造出太丑陋的人,这就是公平。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想要身边的人关爱你,你就必须加倍关爱身边的人。
让我想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分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
不 该 飘 零 的 花 瓣
?????????????????????????? ——对马加爵杀人事件的评论
包婉莹
震撼人心的事件就这样在某一个角落悄悄地发生了。马加爵——云南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由于口角,将其四个室友一同杀死!
于是人们纷纷议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大学生——具有高等知识文化的学生,去杀人?!去犯罪?!难道他不知道我国的法律吗?故意杀人者,死!难道他真不怕吗?难道他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
不!没有一个人是不爱自己的生命的,而马加爵所做的一切,也就是他爱自己生命的表现。只是他错了,我们有权发怒,但不应该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更何况四个活生生的生命呀!
于是我们知道了,使我们最终陷入孤独的,不是广阔的大山,莽莽的草原,或辽远的高地,而是我们狭小的心。
但他那时不知道。允虑榛故欠⑸。
有人猜想,这是否与他家庭背景有关,可事实上他的家人、亲戚对他都非:,他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使他在人生只懂得接受别人的爱,而不懂得对别人付出爱,这又引起我们另一个思考:爱。人们总是赞美爱,说她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一种情感说她是如花冠上的露珠等等,然而溺爱呢?它只能使一个变得自私,所有时候都以自己为中心。
因为,家人的爱和同学的冷漠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也就在他心中沉淀成一种恐怖的阴影。阴影日复一日地变浓、变深,马加爵的思想也日复一日朝黑暗奔去。然而生活是否快乐,是由思想决定的,所以,思想愈黑暗,他的生活就愈不快乐,他的生活愈不快乐,他就愈想去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快乐的途径。结果,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可我们不能把过错归咎于任何一个人,甚至马加爵他自己。我们只能说,马加爵是可怜可恨可悲的,因为他剥夺了四个快乐家庭的快乐,也剥夺了自己的快乐,那四个室友是可怜可恨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冷嘲热讽使五个家庭的快乐如烈日下的水滴般蒸发了;这个社会是可怜可恨可悲的,因为这事情就在这个社会发生了。
岛屿还没有命名就已沉入深渊,暗淡故事后面出现一个名字的阴影。
我只能这么说,因为我始终不是马加爵,始终不知他的思想,但我知道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也只能对他表示哀叹与同情。
??????
?
?
?
?
?
?
?
?
?
?
?
?
如 果 多 一 些 真 诚 的 爱
赖梯梯
马加爵一案终于落下纬幕,留给我们却是更多的深思和感叹。
马加爵是一个悲剧的化身,根深蒂固的自卑让他在年幼时发奋读书,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但是可惜这种证明在其成人以后改变了方向,暴力变成他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途径。
因为贫穷?因为贫穷的家境,呵,也许吧,也许这真的是造成马的性格扭曲和心理变异的一个原因。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事实证明了贫困并不是造成性格扭曲的原因啊。
也许我们也应该从我们崇高的教育者身上找找原因吧。马加爵的相貌平庸加之现代的审美观来说似乎还可以用上丑字。但是这并不是他本身的错,贫困加之丑陋令马加爵从小就受到冷落和孤立,年幼时的教育和关爱对一个成长中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发展其性格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而我们这些人类的工程师又有没有用真诚去关爱一下马加爵,自卑的人的孤独是无奈的,如果老师们和他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关爱,也许今天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教育的秘诀就是真爱。
有人说过做人的底线就是不杀人。而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竟残忍地杀害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是教育中的失败吗?
一个年轻的生命带着对社会的不满就此谢幕!令人痛惜,也许一个小小的关心就会让他改变邪恶的念头,也许一个小小的关心就可以换回几条风华的生命、几个平凡幸福的家庭……仅仅是一念之差而已……
也许,我说如果有也许,可能我们不会这么痛心地面对这个悲剧,可是“也许”仅仅是个假设词,马加爵留给我们的没有也许只有一个感叹号和一串省略号……
我们不希望出现第二个马加爵。不是吗?对我们身边的人多一点点爱的举动,也许会让讨厌这个世界的人变得宽容这个世界。
也许我们轻轻的一句问候,浅浅的一个微笑,都会有奇迹般的效果。
?
?
?
?
?
?
?
?
?
?
?
?
?
?
?
?
反? 光?? 镜
高蒙思
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马加爵终于在三亚落网,为之紧张了一段时间的人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回过头来看看案件发生的起因,事情似乎还远没结束。
我们都知道马加爵杀人是由心理问题所致,可谁又知道这里面的心理问题到底有多深,多严重呢?在此之前,我们也看到很多学生有心理问题,可他们走向极端的时候往往是选择自杀,也就是选择把麻烦、不平衡的责任留给自己一人承担,而马加爵的行为却改变了这一切,他选择杀人,其实就是选择把烦恼、不平衡转嫁或推卸给别人,这种带有反动侵害性的心理无疑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新动向,其:σ蚕喽云毡榈淖陨毕窒蟠蟮枚。
如今的学生们还比较重视身体健康,感冒、发烧都知道及时看病吃药,可很少有人把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种种因素、心理健康有问题也是正常的,但关键是如何疏导他们沉积在心里的那些问题,以免爆发而成为社会公害。我们都知道身体发烧到39度是极限,不看病要出事,可心理发烧到39°以上,还能忍吗?一定要出事的,情绪、家庭、学校成了心理疾病的借口,却没多少人想到心理咨询,我想马加爵也是如此吧。
从另一方面看,马加爵是人类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面反光镜。我们要追问他的罪,但更要追问他的不健康心理根源,可以说马加爵杀人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案件,这个案件折射出的不仅是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折射出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情感发展、心理需求,自我探索的需要等方面,都普遍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
如果说,身体健康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心理健康除了要从娃娃抓起之外,更要从平时抓起,从细节抓起,只要提前着手,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
?
?
?
?
?
?
?
?
?
?
?
?
?
?
?
?
?
?
?
马 加 爵 之 我 见
陈群逸
初闻此事,确实让人震撼不已,杀害四名同学,藏尸衣柜,三天后潜逃,看似一幕幕的电影,却又真实存在着。
以为同学之间,再大的事情能商量,我以为,再大的事情都可以有有效的解决方式,用极端的方式解决的问答,永远只会充满了反思。永远会充满数不尽的悲痛。
尊严,每个人都要,因为当那张皮被撕下的时候,人的本性就会暴露无疑,有的人是忍气吞声,,抑或为自己拼命找回一点脸面,若仍于事无补。也许就会……也许某些人经历这样的事时,都曾经产生类似的报复心理,但理智往往能压制这种信念。
有人说,人活着是为了争一口气,再穷也要活得有骨气,士可杀不可辱。如果每人给别人留点尊严,给点台阶,也许很多悲剧就不会重演。
?
?
?
?
?
?
?
?
?
谁 该 为 此 负 责?
高一(5)阿呆
“马加爵事件”发生以后,各地专家教授分析,新闻媒体报道,学生家长讨论,一时间各种观点,各种原因层出不穷,搞得社会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但遗憾的是他们把焦点都集中在“马加爵”一个人身上,而忽略了其它重要因素,案件发生以后,我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同学们的闲谈论间听到的最多的一些话是,马加爵杀人是因为他心理扭曲;马加爵杀人是因为家里穷给他心灵上带来创伤,仇视社会;马加爵没人性,他本来就是个恶魔。但是这能全怪他吗?就他一个人该为此负全责吗?
古人曰:“人之初,性本善”。马加爵也有过纯真的童年,幸福的回忆和美好的远大理想,马加爵的心是善良的,起码他读懂亲情,知道感激,可到底是什么蒙蔽了他的心灵,吞噬了他的善良?我认为有四个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自身原因。
我们常说家是成长的摇篮,是避风的港湾,家温暖因为有父母的嘘寒问暖,体贴关怀和理解开异,但案发前,家在马加爵的眼里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名义,他体会不到更多的“关怀”,(当然指思想和心理的关怀)父母给他的只是物质上的补贴,他们从来没想过了解儿子的想法,教导他如何做人,也没有觉察并纠正儿子的一些奇怪行为。如:在高三时,马加爵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男孩,全家上下唯他独尊,使他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恶习,使他不能忍受别人的某个缺点。家不仅没能给马加爵更多的“关怀”,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残暴、自私、冷酷等脾气的形成,如:15岁那年,因父母吵架,马加爵觉得父亲错了,便在日记里写道:“极度仇恨父亲,还想杀了他。如此偏激的思想,极端的心理,可见从那时起便在他的心中留下阴影,而且,日久年长都根深蒂固了。只要一不小心触动那根久未拔动的弦,得一发不可收拾,日积月累的积愤如火山爆发般喷出,摧毁和覆盖一切美好的东西,“打牌争吵”事件就是一根导火线,像绳子一样把以前的不满、愤慨、委屈,一下子都串连起来,用一种极端而“迅速”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敲响警钟:家长们在关心和满足儿女物质上的需求时,更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这也是我们中国现在家庭教育的一大严重缺陷,也是导致马加爵思想和心理上扭曲的最终原因。
现代人的生命,差不多有1/4是在学校度过,学校便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场所,学:桶嗉抖际谴蠹彝,但马加爵在这个集体中感到孤独、被冷落。而许多同学认为他性格孤僻、奇怪,也都不想接近他,这种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愈合的,使他的积怨,愤怒,疑虑日益增多,到最后又一起发泄。而且,现在许多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一个劲地抓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不重视情商的培养,缺少感性思维,使许多理科生只会死记那些冷冰冰的公式、概念。使学生那颗炽热的心在冰冷的理科世界中冷却,甚至凝固,这也许是马加爵如此冷漠残酷的原因之一,看来学校也应加强团结,合理分配课程,让学生在一个温暖、团结,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成长。
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整体发展过程,而马加爵能应王菲一名歌词看破红尘,认为人生没我多大意思,这不禁使我们深思:如今社会朝着多元化发展,各行各业商家为了吸引大众,什么无厘头电影、超级偶像名星、高档名牌产品,如“雨后春笋”,大伤青少年纯朴的思想,就如唱歌行业来说,现在市场上的唱片有几张是供青少年听的?不是讲失恋就是诉早恋,不是在悲痛中难过的死去活来,就是在激烈的摇滚中助长脱缰不驯的仇恨。有几张唱片是鼓舞人心、激励人生?恐怕没有几张。哎,畸形的社会环境加速了马加爵的心理扭曲,使他踏上不归之路。
当然,马加爵本身还是个主体,他所犯的罪都是由于自身的缺陷造成的,他性格孤僻,思想偏激,脾气暴躁,特别是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但他的各种缺陷都是由于各种外在的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并非与生俱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的各种特点,都受外界的影响,人做出的某些错误选择,都因受到外界的极大干扰再加上自身的某些弱点,才使人最终失去理智。
马加爵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劣质产物,也是必然产物,杀人悲剧的发生不该全怪罪于他。该为悲剧后果负责的,除了马加爵之外,应该是周围的其它因素,它们才是罪魁祸首,“马加爵事件”只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对我们人类的小小惩罚。
?
?
?
?
贫 穷?? 想 说 爱 你 不 容 易
李楚娥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贫穷是一所大学,也是一笔财富。”但并不代表它带给任何人的都是这样。我觉得是因人而异吧。
有时我在想如果上帝让我也出生在一个没有温饱保障的家庭,如果让我也在异样的目光下生活,如果我也属于人与人之间划出的那条界限上的一员,如果我也没有知己即使是一个能和我说说话的朋友也都没有,如果我也是一个容易胡思乱想,会捕风捉影,杯弓蛇影,不够大度的人,那么如果是我,毋庸置疑我会“与众不同”,我也会郁闷消沉,我还可以肯定的说我也会崩溃,我也会走极端,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去伤害他人。
马加爵,一个社会学校家庭的悲剧,一个精神有些变异的风华正茂的本应该青春洋溢的青年,一个竟然可以把朝夕相处四年的同学冷静地杀掉的大学生,一个居然能够在事发后在凶案现场平静地生活的凶手。当他辗转逃窜最终被捕后交代了的杀人理由,有些人将他归为贫穷的受害者,有些人说他是性格使然,更有些人说他纯粹是缺少沟通和交流。毋庸置疑里面掺杂了太多的因素,至少在我认为贫穷是个根源之一。
因为贫穷让他有了自卑让他不敢抬头,不抬头让他在同学间缺少交流,接着导致没有真正的朋友,从而欢乐无法分成两份共享,痛苦不能让他人帮忙分担,只有自已扛。憋在心里不说总是令人难受,如果是女生越想越委屈时还可以放声大哭,但作为一个留血不留泪的男儿,他怎能将堆积在心底的不愉快宣泄出来?这样的经历还能让一个自闭的人不得意的人,遇人时还可以给予阳光般灿烂的微笑,相处进还会谈笑风生滔滔不绝于耳,简直是开玩笑吗。
不得不承认马加爵的行为确实是伤天害理,但究竟有多少人会恨他,会不齿于他,我想并非全部。人非草木,他的老师与同学假使可以对他热情些,多关怀些或帮他进行些心理辅导,让他多多感受人间处处有温暖,这个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虽然作为他们理论上没有这个责任,但就是因为他们统统都敬而远之,这个不该发生的悲剧就势不可当的发生了。
多希望当初这件事能遏止在萌芽状态,那么就不会有家庭遭受这无法愈合的伤害。哎——贫——穷——哎——沟——通——哎——理——解——哎——。。。。。。
Maybe it is my one-view, but facts are facts.
?
?
?
?
?
?
?
?
?
?
?
呼 唤 宽 容
张晓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朋友与朋友、同事与同事之间难免发生磕磕碰碰。一些人心胸豁达,发生后仔细反省一下,矛盾便烟消云散了,双方言归于好;一些人斤斤计较,互不相让,唇枪舌剑,直至矛盾激化,弄到两败俱伤,甚至发生了悲剧。
面对误会,我们呼唤谅解,面对分歧,我们呼唤理解;面对矛盾,我们呼唤宽容。人生道路上,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惟有宽容待人才能让生活变得轻松;矛盾常常存在,惟有宽容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分歧也常常发生,惟有宽容才能让人生和谐。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请看下面:
大学生马加爵因与同学发生不愉快,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怀恨在心便致他们于死地。与人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人的一生更是吵吵闹闹地度过,何苦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大动干戈,犯下这样无可弥补的错。
如果马加爵当时能冷静一下,在与人争执后再反省一下自己,设身处地替别人也考虑一下,那么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法国的作家雨果曾说过:“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胸。”如果一个能敞开心怀去接受一切,去宽容那些犯过错的人,那么上帝给予的将会是两份幸福。一份是因为你的善良,你的心就会愉快;另一份是因为你的宽容,那个人的心得到快乐。此所谓:“爱出者爱返,福住者福来。”
面对那些令人窒息的鲜血,面对那些猝然逝去的生命,我们呼唤宽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日渐富裕,更多的独生子女养成了一种“养尊处优”脾气。天底下似乎没有人可以强迫他们做事,而他们也似乎越来越娇弱,经不起别人一句指责的话。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永记在心,满脑子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以其人之身”。很多人因此而忽视了我们身边的“宽容”,将“心胸”之门紧紧关闭起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经济愈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却愈长。是金钱的诱惑吗,还是人的私心在作祟?不管是因为什么,每个人都该反省一下自己,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诚,学会去宽容他人,这个世界便会多一份美好。
吸取马加爵的教训,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每个人都敞开自己的胸怀,去接纳别人,去包容他们,去冻解他们,宽容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
?
?
?
?
?
?
?
?
?
自 尊 诚 可 贵,生 命 价 更 高
叶淑清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的思想一般比同年龄的孩子相对来说要成熟一些,这样的孩子一般成才的概率比较高!然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又有几个人发现了?
最近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高校大学生连环杀人事件,然而那个连续杀死4个同学,成绩优秀的云南某高校的大学生——马加爵,竟然也是出自一个家在农村,家境贫困的农民家庭中!
很多人对马加爵因打牌而与同学发生口角导致最后连续杀死4人这一看似荒唐的举动,表示深感不明!有人指责马加爵是个丧心病狂的人,也有人认为马加爵是个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纷说纷至……
对此,我并不想去揣测马加爵是个怎样的人,不想对这件杀人事件妄加评论什么!
我只是想替那些出生在贫困家庭里的学生说几句,(尽管我是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家庭中。┢涫,从马加爵连续杀人这一案件里也能反映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贫困生在他们的同学堆里仍是比较受排斥的!尽管这并不是学生特意的行为,而是无意间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举止,也正是因为是无意间的表现,所以更使这些出生在贫困家庭里的孩子更加自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你有、我有、他有,然而出生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更加有,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比我们的要强烈得多,而且也敏感得多!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就是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但又有不愿就此屈服的自尊心,对于别人的一言一语十分计较,即使这句话时原来没什么深沉含意,但在他们的自尊和自卑同在的心里,无形间对这句话有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你是在嘲笑他们!
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是那种自卑心理极强,自尊又极高,极其敏感,与此同时,性格又相对孤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如马加爵,因为家境问题,父母又是目不识丁的农人,没有沟通的共同语言,十几年的看法,事情全都存放在一个人心里。才会导致如今惨痛的教训!
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全都是自尊心在作怪!如果你敞开心扉,抛开你的自尊心(并不是舍弃它),不要对任何事都如此敏感!多多与别人沟通,那么这种惨案也不会发生了!所以自尊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还年轻。
?
?
?
?
?
?
?
?
?
?
?
马 案 的 反 思
叶淼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虽然已经过去,但它极大地震撼了我们所有师生的心灵。
马加爵为何杀人?仅仅是为了打牌时同学们诬蔑他作弊?显而易见,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臀苏饷匆患小事就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同学。平常人是不会干这些傻事的。这说明了什么?马加爵心理有极大的问题。
这样的惨事能不能避免呢?马加爵的心理问题是一点点加重起来的,如果当时在他的心理只有那么一点小问题的时候,他周围的同学以及老师能够关心关心他,向他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今天的惨事就不会发生。老师们往往过于强调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的事情。我想我国的老师们也应该改变改变一下自己,不要盲目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应适当开几节心理课给学生,以治疗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当然,这只是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是内部内素——他处事的方式不对。
脾气暴躁,稍有一点小事便与同学争吵甚至动手打人,结果闹得他与周围的同学关系很僵;同学们开玩笑,便认为是嘲笑他,是个极端主要分子。这给予我们学生一个警示: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之后,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要多做自我批评,多找对方的优点,这样就可以避免“武力事件”了。
杀人凶手马加爵就是不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了矛盾之后,又不做自我批评,以致酿成苦果。不仅断送了别人的大好前程,连自己的大好前程给断送了。
望“马加爵杀人事件”我们能吸取教训,以避免这样的惨事再次发生。
?
?
?
?
?
?
?
?
?
?
?
?
?
?
?
?
?
?
?
?
“马 加 爵 事 件”小 议
林 琴
马加爵,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字是在广播里,刚开始听到不清不楚说什么A级通缉犯之一,公安部门一直在追捕他。刚开始听了让人毛骨悚然,不知他为什么要杀了室友,当时正与室友在一起,心想她会不会哪天看我不顺眼而杀了我。后来在学校新闻中看到他杀人的原因,出乎我的想象。光是如此小事,竟然连杀四人。难道他的承受能力这么弱,自尊心这么强?
是因为大学生活的压力太大吗?他曾经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三名,可想而知成绩也不会很差;他父亲还说他曾经是个好孩子,可见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也不会导致他杀人;当记者问他为何杀人时,他说他害怕死去室友看他,所以用黑袋子将死者包。杉⒎翘煨圆腥,
其实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重要,每个在学校的人都是为了求学,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应互相迁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的一生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若一点承受力都没有,就会酿成像马加爵这样的大错,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将来,别人的性命社会的安宁难道只因为自尊心受打击就一同毁灭吗?难道这样值吗?
从马加爵事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正确处理同学及室友的关系,也很重要,人无完人,要学会原谅。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
马 加 爵 太 任 性?
?潘滨洁
这是一件震惊全国的大案。一个大学生为了一时的矛盾,先后杀害了4个无辜的学生。这既伤害了他自己的父母,让他们从此承受着别人舆论的压力,又让他四位同学的父母的心头蒙上了一层丧子之痛的阴影。这也让他们对马加爵一家产生难以消除的恨意。
马加爵是在一次和同学在寝室里玩,同学说了他几句后,成为一名罪犯的。但当他在逃亡中被逮捕的时候,他表现出的好似意料之中的事一样。有记者问他是否有后悔过,他说他杀完人之后就后悔了。这个回答让我很震惊!他为什么会后悔得这么快呢?有些犯人到临死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没有错,我觉得其实他并不想杀他们,只是一时意气用气。
有关人士认为他把犯罪原因归结到家庭的贫穷是不对的,因为专家特意为他制定了一份心理问卷,证实那不是真的原因,而是他自身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现在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从这一点是以看出,他们对现在社会的看法有点极端。其实只要自身的态度端正,乐观地对待人生的挫折,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而且人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如意,但是每个人都没有逃避的权利,有些困难是怎么也逃避不了的,我们只能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去解决。如果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就会发现这些不悦的事也不过如此,快乐和不幸其实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总之,马加爵因为一时地冲动而做出使自己和家族感到不光彩的事,这样做很不值得。
希望这件事能成为对我们这些很快就要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们的一次警戒: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
?
马 加 爵 案 之 我 见
赵旭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周围的人所关爱、理解,马加爵亦是。但他并没有处理好周围同学的关系,反而越闹越糟,直至无法忍受,而爆发出来。但同学们不能理解他,不接受他,也使他不断累积。总之一句话,心灵的缺陷得不到弥补,反而越来越大。
我想说的是我们学生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并帮助周围的人。同时处理好个人关系。这绝对是我们在校期间必须做的。
?
评 论 马 加 爵
栋炜
为什么会犯这等严重的错,这主要在于他的心态不健康。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正是我们心中的恶魔,我们要彻底杜绝,使自己随时处在一个健康稳定的心态中。朋友之间难免会有那么一两次闹别扭,我们应该先反省自己,实行自我检讨,这样就能大事化。∈禄。
?
论 马 加 爵 事 件
何夏冰
马加爵事件,相信现在同学们应该都有所耳闻了,说真的,刚开始听到,我只有very surprise的表情,不敢相信,真的,已上了大学的马加爵会杀死与自己同窗那么久的四位好友、好哥们,如果是你们,怎么可能下得了手。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真正的了解过马加爵这个人,只知道,在他生活的世界里,有位卧床已久的母亲和一位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从小就很少与别人接触。跟同学们也一直很少接近,因而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孤傲。凡事只要自己认定的,别人必须服从,自己不同意的事,再怎么讲,他也听不进。也许是因为他的生活环境所致,又或许与他的其余生活爱好有关,导致他的性格孤僻、内向。打篮球时,他会因别的同学打不好或导致这场比赛输了而憎恨仇视那位同学,会因别人说他坏话而痛恨那位同学,所以他的精神并不是很好,刚开始,我是觉得他的残忍,至少杀人手段惨不忍睹,那是他的同学,怎么可能下那种毒手,我太想不通了,但或许对于一个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来说会有些不同。从小学上到大学,他学了很东西,可他竟忘了学习“付出要从自己开始”。他希望得到别人的看好、尊重,可他却忘了自己立为同学付出的道理。他没有付出过,又怎能要求别人给他回报呢?杀人对于他来说难道是种解脱吗?对,他可以解脱一时,却带给了他一辈子的压力,不,那不是压力,是他一辈子都不能再得到的解脱。他的精神真的与我们不同吧。实际上,我也不清楚他是否有精神。比瞬皇羌简单的事,不是吗?他能做到,是因为他的残暴冷酷还是因为他的粗暴野蛮?我不知道,应该两者皆有吧。只是突然之间发现人的思想真的是意识控制的,马加爵,或许他有他背后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故事,只是他的较崎岖、较坎坷些罢了。我想应该是这样吧。
在我知道“马加爵”事件后,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一个曾经如此聪明的学生会杀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个举动的呢?
以前在电视里,虽然经常会看到杀人的场面,但那些毕竟都是假,是不符合现实的,我一直相信人是善良的,如今一个实例摆在我们面前,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个学生,一个已拥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大学生杀人,这使我不敢相信。
我不知道在马加爵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我们大概可以晓得这是因为他性格上的缺陷和他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所造成的。
从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不应排挤,嘲笑一些性格或处事方式与我们格格不入的同学,相反,我们应该时关心他们,克服他们的心里障碍,同学之间发生“摩擦”,应及时解决,这样,我们才可以防止类似“马加爵”事件再次发生。
?
?
?
?
?
“杀人”是偶然?
?????????????? ——读“马加爵杀人案”有感
潘迪娴
庄子曰:人之初,性本恶。“恶”原本就存在我们心中,我们后天学飞习,生活是调控恶的开关。生活中互助互爱,相互肯定,相互批评,学习升华自己的灵魂。“恶”就会缩小。反其道而行之,阳光将越来越难透进心扉,“恶”便膨胀起来。
“马加爵杀人案”就是极好的一个例子。“杀人”不是必然,而是偶然。我们人人心都有“恶”,马加爵只是偶然生活在一个令恶膨胀的环境中,恶占据了他的心灵,才致使他杀人。
朋友们,“马加爵事件”给我们一个深深的教训: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想,关心但不过分热情,批评不过度排斥。只要都能保持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心态,心中的恶不扩大,那么“杀人”的偶然概率便会越来越少。
?
马 加 爵 事 件 有 感
蒋宙宙
我只想说:关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该在学校普通开展,应该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普及,让每一个人接受,不要让一个人承受孤单,寂寞。当一个人被别人遗弃,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社会,父母都应当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让他的太压抑。希望不要再出现第二个马加爵。
?
?
关 于 马 加 爵 案 的 深 思
潘宇鹏?????
近日来,媒体上大肆报导马加爵案,我记得上一次放假回去就发现往常并不热闹的公告栏上站满了人,挤进去就发现上面贴着公安机关对马加爵的A级通缉令,从那以后,频频从报上得知新闻动态,例如马加爵被捕,的哥司机发现马加爵等,我也大概得知案件的实情,马加爵平时性格较为孤僻,只因一次打牌同学说他作弊,便杀机心起,连杀四名同学。
据报纸报导,马加爵曾荣获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无疑他的智商是很高的,再加上他又是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如此一个学生为何会残忍杀死同学?他家兄妹众多,他又是最小的,还有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所以从小倍受宠爱,几乎没受过什么挫折,所以经受不起困难,他在大学里不善交际,导致性格孤僻,他想融入大家,又被大家嘲笑,长期的压抑积聚起来,被同学说作弊后便暴发出来。
俗语说:“温室的花朵经不起摧残”,一个人只有在应付了大风大浪以后,才懂得如何应对困难,一对优秀的父母是从不溺爱子女,而是用正确的方式而对待,而我们自身也要学会去克服困难,积极去迎战,以久经考验的精神去面对将来的挑战。
?
?
有 感 于 马 加 爵 杀 人 案
吴乐丹
从马加爵案件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出:⑴应该正确处理好同学及室友之间的关系。⑵应该多多加强家长、老师、学生之间交流。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大,,老师、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学生,帮助他们,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至于矛盾积淀下来一触即发,导致一发而不可收拾。⑶这个血淋淋的案件还无可辨驳地给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在家庭教育上,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人生观,金钱观的教育。马加爵杀人是不是为了金钱,我们还不知道,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是自私、狭隘、残暴的心胸和本性使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所以在此告诫大家: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这就是我对马加爵杀人案的看法。
?
?
仇恨是如此的恶毒,它消去一切快乐的时光,让人失去理智。当回过神来后,后悔已没用了,抛弃仇恨吧!让快乐常在。
——张海静
?
他认为快乐最重要,为了快乐,可以违反法律,背离现实,不顾道德,可以去杀人,这种快乐是多么空虚,自私,无力荒诞。
???????????????????? ———臧禄君
?
?
高中、大学乃是人生中的分叉路口,只有选择了正确的路,未来才更好。多与同学沟通、交流,世界才会开阔很多。
————倪超凡
????????????
老实人不能欺负,对别人开玩笑要适度。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对这些心理有阴影的人,我们也不是说要尽量远离他们,而是要和他和平相处,支持他、鼓励他。马加爵不算是个智障的人,而是一个心理有阴影的人。他被人鄙视,自尊心的承受能力到达极限而最终爆发出非同寻常的力量,干出这伤天害理的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要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变化适可而止,而不是嘲弄到底不想后果。当时马加爵的同学如果意识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就停止开玩笑。向他道歉就不会有这件事发生了。
-————李海光
?
?
而如果要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我则以为这需要一个人与父母、同学、老师相互沟通和学习。让自己变为开朗的人。但马加爵却没有这样。因为这我们可以从他那憔悴的父亲那里就能了解。每当看到他那曾经以儿子为骄傲、今天这个让人无法承受的事实所摧残的父亲,站在众多媒体前,拿着儿子的照片,口中不停地念着:“我从没看到他凶残的一面”时,我们在怜悯他的同时,也知道他们父子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沟通与了解。
总之,像这样案子往常也有发生,但人们不能一看了之,我们应在心中敲起警钟,让这个社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而且同学之间也更应该相互谅解,相互沟通。
————王娜
?
当我从报纸中看到此案件,第一个疑问便是:“为什么?一个大学生的马加爵会因为打牌时与同学争吵这样的小事去杀死他最要好的同学呢?”我一贯认为,大学生文化知识丰富,经历也比中学生丰富,心态应该是更成熟,所以处理事情理所当然应该会更恰当。
马加爵案件让我感受到当今大学生、中学生经受得东西太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想这于社会家庭等一系列都有关。当今的应试教育,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不得不埋头苦读,接触的人和事自然就越来越少,大家都自顾自的学习,彼此交谈、了解的机会自然少了,心与心的距离就会随时间迁移就会越大。另外,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或家中最大的希望,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对他(她)都非常宠爱、迁就,甚至百依百顺。所以别人说他半点不是就生气,自尊心很强,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心理机易受伤,而且很难愈合。马加爵就是因为同学说他打牌老作弊,伤到他自尊心,在加上平时生活上的碰撞,日积月累和成了一股强大的怒气,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感情,真诚待人。互相沟通、了解,学习相处,体谅他人,调节情绪,做一个宽容乐观、自主健康的人。
—————李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