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期总结和建议
???????????????????????? (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 执笔人:周晓君)
?????????????????????????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加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本学期我校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正式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小组,试图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我们小组经过共同协商和讨论,确定了以下几项常规工作。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对外可称为“心语室”或“心灵驿站”)。
(2)每个月至少出一期心理栏地,宣传心理知识,尽量做到每期各有侧重。
(3)开设“心灵热线”,每周三、六、日有专人接听。
(4)开设“青苹果”信箱,借助书信与学生交流。
(5)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灵之约”广播节目。
前半个学期采用集体策划集体负责的方法,先开简短的碰头会,提出方案,再分头找资料,但常常至下一次会议时大家基本上还没找到合适的资料,为了不使工作一拖再拖,所以先贴出宣传海报和心理知识宣传稿.。后来出了两期栏地。首期心理栏地“走过高三”是根据高三学生的一模作文,将学生对待高考的不同心态加以归类,并引用了一些高考专家的意见加以指导,且展出一些高考状元的文章,强调考前心态的重要性。第二期心理栏地“情商和智商”是针对学生在情绪冲动之下易犯罪的特点,结合首届学生血的教训,强调克制情绪的重要性。 “青苹果”热线因无人拨打在开通三周后停止。第八周对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当和考试焦虑问题比较突出。在期中考前邀请乐港播音员播录了一期“心灵之约”节目,主要针对考前焦虑症和早恋现象,效果还不错。邀请校外心理医生召开一次心理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但讲座内容针对性不强,主题不明确,实际意义不大。
下半个学期,为了发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工作,我将工作方法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发动学生。①召开全校宣传委员会议,开展“心理栏地”设计比赛,每一级段负责一期。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的心情故事”征文活动,后收到稿件四十多篇。]二是将工作职责明确化。每人承包一两项,两位男教师负责调查学生上网打游戏现象,围绕该话题出一期栏地;三位女教师各负责一期栏地且写一篇播音稿;我自己负责“心灵之约”的播录和个案调查研究。但最后仅刊出一期由高二学生策划的栏地,期末考前播出第二期“心灵之约”。“青苹果”信箱共回信十几封。工作未能真正开展,意义寥寥。
本学期的经验教训:
1、工作要讲究时效性,事先要统筹安排。
本组成员基本上是班主任,确实是非常忙,大家无一例外地把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时间一紧迫,就把心理小组工作搁在一边,结果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所以下学期要强调工作的时效性,要及时完成,使工作能顺利开展。
2、要调动集体智慧,齐心协力干好工作。不仅“人”到,还要“心”到,一起动脑动笔,制订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分工要更加明确,承担的内容要符合个人的兴趣,发挥出个人的长处。
3、要充分发动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开学初找不到合适的资料,所以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心理咨询概念仍很陌生,没有产生信任感,今后仍要加强宣传。大多学校是在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后才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拥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我们仅仅是出栏地,发报纸,是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获得学生的支持,即使我们能在校外咨询机构的协助下改变几个有心理障碍学生的状态,但也不能公开。究竟怎样才能改变现在被动的局面呢?这是我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工作既要动脑又要动笔,很费时间但收效低,小组成员有些失望厌烦情绪,该怎么办?
4、“心灵之约”广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善于设置情境,以情感人;②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件;③既要体现一定心理专业知识又要注意内容的通俗易懂,多一些学生同龄人的故事,理性与感性共存;④形式多样化,内容更丰富。
5、“心理栏地”:①老师策划专题,指导学生寻找、选择材料,由学生设计版面。②每期内容要各有侧重、有针对性、有教育意义又要注意版面的美观大方、活泼新颖、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③最后要做好评优工作,给积极参与的宣传委员一定的奖励。
6、“心理讲座”:①开讲座之前先征询班主任意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讲座的中心话题,再将意见反馈给主讲人,尽量使讲座有针对性,能解决某些学生的心理问题;②本校学生早恋风气很盛,本班就为数不少,有跨级段跨学校相恋的情侣,学生以此为荣,家长也保持沉默,班主任工作被动。更严重的是学生不知分寸,很不“自重”,且失恋者曾扬言自杀,情绪冲动,影响恶劣。下学期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青春期健康知识教育,否则恐怕会出丑闻。上届学生毕业后透露的消息令人震惊,不说也罢。
7、“青苹果”信箱:这是学生主动与我们交流的唯一渠道。虽然我们通过宣传委员向全校公布了小组成员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但极少有学生主动找我们,怎样才能扩大交流渠道呢?
8、网上“心灵驿站”:本学期没时间,将尽力在假期把内容设计好。
下面再简单地谈谈下学期的工作设想:
一、常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1、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仅仅开一次讲座作用可能不大,是否邀请专业人士上健康指导课?
2、建立心理档案。高一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主要目的是让新进校的同学尽快适应环境,让老师更快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高二进行学习动机诊断测验,主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让老师更好地因材施教。高三学生进行填报志愿测试和进行填报志愿指导,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注意:①这项工作需在专业人士协助下或利用高科技软件完成,以前那种简单的测试方法可能不够科学可信度不大。
②测验是简单的,关键是得到测验结果后如何解决存在问题,否则测验便失去意义。
③若无法正常进行就只对高三学生进行填报志愿指导,但要充分考虑后果。
3、做好考前心理辅导工作(面向高三学生)
下学期学校的工作重心应放在高三级段,高考是关系学校声誉的大事,学校应充分关心学生,以学校的名义与家长交流更易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感激。班主任呕心沥血,对学生呵护得无微不至,甘心做学生的朋友(有的差不多是管家和保姆了),三年以来,家长也习惯了,也就心安理得对子女放手不管,学校各部门领导一直要退居幕后策划安排,精心指点,为什么不在关键时刻以学校的名义出面通过书信,电话各不同形式直接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感受三中对他们子女的重视呢?为什么不把学校为学生付出的辛勤劳动让家长知晓呢?(比如:今年家长会上领导的讲话很成功,家长触动很大;去年周建锋老师在学生去考场的路上张贴标语鼓励学生使家长念念不忘)是否要围绕“如何做好考前心理辅导”这一专题,发动全体教师动脑筋,吸取其它学校的良好经验做好这一方面工作呢?
二、特殊工作(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做好个案调查工作:步骤①由班主任提供素材;②分类归档筛选出几种代表性案例,再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将材料补充完整;③本小组成员搜寻类似案例的解决方法自行商讨分析;④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讲座、分析指导;⑤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探讨解决办法,给特殊学生一定的帮助。目的:①防止学生发生意外,老师与家长共同充当监护人,减轻班主任责任;②借此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班主任素质和理论素养。
?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很大,务必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入地开展,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这项工作可成为三中的特色,使三中走在兄弟学校的前列(其它学校每周安排两个半天由天目心理咨询室老师坐诊,有的已开设健康指导课,但校内教师基本上不介入。)。但是因本人经验不足且本组人员事务繁忙,虽然大家兴致勃勃地想把工作做好,但最终没有很好地开展,工作很被动,影响面很。卵诓幌朐俜咐嗨拼砦,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一筹莫展,令我平添了无数烦恼。
?